清晨花蓮港也看山看海清晨薄霧宛如仙境
海岸山脈宛如巨鯨!
【花東縱谷道今昔(六)】
【花蓮港歷史及意象】
【花蓮港太平洋海岸線鐵道與臨港線鐵道】
如自北前往花東海岸,沿著蘇花公路抵達新城,可以選擇不用進傳統市區,如沿著台九線過縣府路,經過美崙可以快速前往台十一線東海岸,也可經過花蓮壽豐快速前往縱谷喔。
花蓮美崙除了美崙山也緊貼著花蓮港!
基隆港、蘇澳港、花蓮港均擔負起北東海運戰略位置的重要樞紐。
 
【花蓮港歷史】
花蓮港是「洄瀾港」諧音。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漢人開始從宜蘭移墾,見岸際溪水日夜奔注,時刻與海浪衝擊而形成縈迴的狀態,遂稱之為「洄瀾港」。
「洄瀾港」諧音為「花蓮港」則見於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沈葆楨奏請開後山路、設撫墾委員:「分東台為三路,以總兵吳光亮辦之。南為卑南,中為璞石閣,北為花蓮港。」又:「木瓜最悍,以窮來源,乃以宣武左右兩軍,分成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得其黎、新城、加禮宛、花蓮港、吳全城等,以備不虞。」
花蓮港之名由此而來,出自總兵吳光亮。
日治時期,1931年蘇澳鎮與花蓮港間道路完成(現今蘇花公路),使得花蓮港與台灣北部地方的陸路聯繫為之暢通,但在貨物的運輸仍未見方便。
台灣總督府認為此問題未解決,東台灣的運輸設施仍無法臻至完備,對地方開發仍存在極大的障礙。
因此,自同年度起8年之間,以總經費742萬日圓開始修築花蓮港街的商港,1939年完成了三座碼頭,可供3,000噸級貨輪停泊。
1940年東部水力發電完成,計畫大量設立鋁業、電氣、氮氣、金屬精煉等臨港工業,擴建港口殊感需要,乃以500萬日圓開始第二期築港工程,預定於1944年竣工,但因太平洋戰爭關係,工程無形停頓。…維基百科
花蓮港1939年築港後,帶動了周邊工業發展,然而隨著二次大戰的來臨,港口設施也成為美軍轟炸的主要目標。
戰後花蓮港設施全部遭到破壞,直到1956年才完成修復,並在1959年開始進行第一期擴建工程,最近一次擴建工程為第四期,於1979年至1991年施工,將港口延伸到美崙溪口,這就是今日所見的花蓮港。
由這百年來也可以看出花蓮港在歷史上,戰略的重要性!
【在近百年的花蓮港人文地景歷史】
花蓮港1939年才築港!
入船通通向船舶來到的花蓮海濱。
一九二五年,在南濱,吐著充滿煤油味濃煙在離岸百餘米的海上等著接貨的小駁船緩緩靠近。花蓮港還沒有港口。
在尚未築港的1920年代,往花蓮的貨運運輸,主要仍是靠著船運在南濱外海用小船接駁,在從南濱海岸的海岸驛用鐵道送到花蓮港街。
1925年的花蓮港街,在日人對於台灣後山做為殖民基地的政策規劃下,已迅速的進行各項的都市建設,是一個充滿日式街道名,結合台灣原住民、漢民族、日本居民的多元文化氛圍的城市。
其實對照今昔亦然,花蓮市現今也不少新住民!
1925年也是串聯台灣東部從花蓮港街到台東街的東線鐵道正式通車的前一年。
1931年開始築港計畫,也同時興建運送築港物資所構築的臨港線鐵道,
在1939年築港完成後,這條路線則化身為客貨兩用的太平洋臨海鐵道,直到1992年花蓮舊火車站廢除裁撤為止。
1935年日人吉田初三郎繪<大太魯閣鳥瞰圖>中花蓮港街,就描繪了當時還在築港期間的意象,花蓮舊港到花蓮新港間,有海岸線鐵道與臨港線鐵道的串聯。這兩條臨海鐵道路線的開築見證了花蓮港街市的發展歷程,從市區到南濱、北濱以及花蓮港新港築港的產業、人文歷史發展百年來也串連在此臨港線中。
若將時間再往前推移,沿著這條太平洋的臨港路線往花蓮溪口,在花蓮溪的出海口處,則是清代花蓮港街的主要聚落聚集處。
1874年「牡丹社事件」讓清深覺後山「番地」治理的重要,為了杜絕外國勢力對後山覬覦,乃著手「開山撫番」。
位於花蓮溪口的「花蓮港街」也成為清兵重要的駐屯地點,這是當時時空的戰略考量。
然而,隨著日本殖民政府將花蓮港街往北邊約三公里處的舊新港街遷移,花蓮溪口的街區聚落與兵營堡壘,也迅速凋零,已消失在人文地景中上。
太平臨港廊道的軸線,不僅見證了花蓮的城市發展史,也串聯了一處處消逝的歷史現場,位於南濱海岸的海岸驛,1941年廢止後,1.1公里的路線依然保留,到1982年拆除並作為南濱公園用地;
而隨著花蓮新站的落成、北迴鐵道通車,往花蓮港站的臨港線也隨之廢止、舊火車站體也被拆除,1992年將廢線路基改為自行車道,至今仍有不少懷念臨港線歷史記憶的民眾,期待臨港線的復駛,重現花蓮臨港線的歷史場景與鐵道運輸傳奇;
曾於築港風光一時位於北濱的鳥踏石聚落,1980年代在花蓮港擴建過程中被迫遷移,聚落的繁華與景觀則已消失在地圖中。
【花蓮港太平洋臨海鐵道】
花蓮臨海鐵道的海岸線、臨港線雖然已經廢止,改為一般道路及自行車道,但花蓮港太平洋臨海鐵道確與花蓮港歷史是息息相關的。
有時會突發奇想,要是太平洋臨海鐵道及太平山森林鐵道目前好保有,應該有多好!
花蓮臨海鐵道的海岸線、臨港線雖然已經廢止,改為一般道路及自行車道,早期為鐵路公路客運轉接交通中心及商業核心,原為台鐵花蓮車站站區範圍,當地還有火車轉盤的區域。
臨港線鐵道沿著太平洋畔往東為舊花蓮港一帶,往西則抵達現今的花蓮港站,昔日臨港線鐵道由舊花蓮車站發車,載著學生、美崙地區居民及花蓮港工作的員工上下班使用,雖然隨著北迴鐵路的開通,臨港線鐵道的拆除,美麗的太平洋畔鐵道風光依然是許多老花蓮人們共同的回憶,就這樣的走入歷史洪流中。
歷史人文有如是時間與空間的凝結,地圖也許是它美麗顯現,攤開地圖古今對照,
結合地圖,讓敘事與在地的地理空間融為一體,有如今昔的時光交錯!
太平洋臨港廊道;就是與花蓮港今昔、花蓮港街、花蓮溪出海口、花蓮港太平洋海岸線鐵道與臨港線鐵道、甚至現今的北迴線、蘇花今昔緊密的百年交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TW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