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部觀音攻略】

【台灣觀音道場】

【觀音道場】

【觀音源起】

【觀音化現】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林口竹林山觀音寺十八手觀音】

【台灣觀音道場桃園龜山壽山觀音寺】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五股凌雲寺千手觀音】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金山法鼓山祈願觀音殿】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福隆拱南宮普陀巖】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

【台灣北部觀音道場】

因居住北部,又常往東部跑

無意間發現所居住的北部頗多觀音道場,

同樣的花蓮也頗多藥師佛道場;

又希望有更多外國人在台灣旅居,

待到長時間間時,可以前往觀音或藥師佛道場朝拜理佛喔!

觀音菩薩,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民間信仰,

佛教在台灣民間信仰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尤其是觀音信仰,直到清末,台灣佛教寺廟中以奉祀觀音為主神的有三○四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神的有五十六所,以地藏菩薩為主神的有十三所,以阿彌陀佛為主神的有六所,以三寶佛為主神的有六所。可見,觀音信仰之普遍。

以觀音像創作論,台灣在明清兩代,觀音像非常盛行,不亞於中國內地。

尤其在清治期間(1683-1895),觀音幾乎占盡所有寺庵

及齋堂內的正殿主尊,甚至在道觀或民間崇奉的媽祖宮、關帝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這些宮廟,觀音常被奉祀於後殿或偏殿。

【觀音源起】

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祂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

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

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釋迦牟尼佛在宣講《法華經.普門品》時廣說觀世音菩薩之功德,令無盡意菩薩以寶珠瓔珞供奉座中觀世音菩薩,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經釋迦牟尼佛勸說之下後接受供養了,

並將珠寶分作二份,一份奉釋迦牟尼佛,一份奉多寶佛塔[7]。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廣說地藏菩薩之功德,會中觀世音菩薩亦發言稱讚。[8]足見釋迦牟尼佛在娑婆演說佛法時,觀世音菩薩則從旁協助教化。

【觀音化現】

佛菩薩是一種極快超能,無形無相,可穿透一切物質,遍及整個宇宙。

觀世音菩薩常見的化現如下:

漢傳觀音菩薩常見的形象

漢傳觀音菩薩常見的形象經常乘龍化現

1.千手觀音

2.四臂觀音

3.十一面觀音

4.準提佛母

5.大隨求菩薩

 「千手觀音」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千手千眼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觀世音菩薩,梵語:Avalokiteśvara。漢譯:觀世音、觀自在、阿縛盧枳低濕伐邏。

觀世音菩薩,是一尊家喻戶曉的大菩薩,祂與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有大因緣,並且化身無量,不斷的救度眾生。可說是聞聲救苦,千處祁求千處應的大士。

     中國佛教每天必誦的大悲咒,即是唐代 西天竺沙門 伽梵達摩大師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重要咒語。

根據這部經典的記載,有一次,釋迦牟尼佛與諸大菩薩和大阿羅漢,前往普陀山淨土說法,此時觀世音菩薩密放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大地皆成金色莊嚴,就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請觀世音菩薩宣說大悲咒的因緣。觀音說,祂過去在無量劫前,曾在「千光王靜住如來」前得到此咒的傳授,也就是「千手千眼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

祂當時還是初地果位的菩薩,聽到這個咒語後,立即超昇到第八地。而且觀音當下發大願,若我能救度廣大眾生,則令我生出千手千眼。此時觀音即生出千手千眼。

 所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即是如此。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唐卡

達賴喇嘛後方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四臂觀音」

四臂觀音(IAST:Chaturbhuja Lokeshvara)與千手千眼觀音均為觀世音菩薩的其中一種應化身,身著綢緞及纓絡(莊嚴報身相);白色的身體代表清淨無瑕的身言意、前兩臂合掌當胸並持如意珠、後兩臂高舉至肩,右後手持一串水晶念珠,代表無止盡的救渡眾生出離輪迴、左手持一白蓮(藏名烏巴拉花),代表淨化一切煩惱。

四臂另代表四種佛行—息、增、懷、誅。左肩的鹿皮表慈悲純正的心,頭頂上的五方佛冠代表五方的智慧;金剛坐姿(雙腳掌向上的盤腿)代表穩固禪定的境界。以上六種裝飾是為六度萬行—「六度波羅蜜」的成就;坐在月盤上,代表慈悲方便的法。其下的蓮花則是象徵清境的境界,低目慈視莊嚴。

其心咒為六字大明咒,六個種子字分別對應輪迴中的六道。菩薩慈悲為懷,用以加持、淨化六道眾生的惡業、惡習及惡障,走向六成就悉地。

「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梵語:Ekādaśamukha Avalokiteśvara[1]),又稱十一面菩薩、大光普照觀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一,是六觀音之一。六觀音即:聖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救拔天道)。有十一個顏面,十一面之寓義,普遍說法表示「十地」,最頂一面,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

「準提佛母」

準提觀音、天人丈夫觀音,歸入六觀音之一,為救度「人道」的觀音菩薩化身。六觀音即:聖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救拔天道)。

因菩薩具有十八隻手,故又俗稱為「十八手觀音」,其造像常讓人誤以為是「千手觀音」。中國佛教界通說摩利支觀音為準提菩薩化現

「大隨求菩薩」

梵文Maha pratisarah Vidyaraja(摩訶鉢拉底薩落),乃觀世音菩薩之變化身,略稱「隨求菩薩」;係密教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中之一尊,密號「與願金剛」。

「大隨求菩薩」此菩薩常隨眾生之願求而施予,你有什麼願望,祂就給你什麼,故稱「大隨求」。另一名稱是「大明王」,因為「大隨求菩薩」的第一個特徵,祂會顯現出非常大的、非常亮麗、最大的光芒。不管是顯教或者是密教,在佛教界「大隨求菩薩」是一尊非常特殊而且殊勝的菩薩,但很少人知道有「大隨求菩薩」。

「大隨求菩薩」的功德,主要在其咒語【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上。依經文所載,隨求菩薩感應傳卷三,載有各種靈驗,要之,聽聞、受持讀誦、書寫、傳佈大隨求陀羅尼,可得火不能燒、毒不能中、降伏鄰敵、破無間獄、除龍魚難、產生安樂、免除王難等諸種功德。

「大隨求菩薩」第一個特徵,祂會顯現出非常大的、非常亮麗、最大的光芒。不管是顯教或者是密教,在佛教界「大隨求菩薩」是一尊非常特殊、殊勝的菩薩。我認為大隨求菩薩和不空羂索觀音,你向祂們這兩位祈求,祂們都會讓你達成願望。

為什麼稱為「大隨求」,也就是祂是屬於「隨求」的菩薩。本來佛法是講「無求」、「無所求」,那菩薩慈悲,仍然讓眾生能夠祈求,這就是菩薩本身最大的悲願,所以稱為「大隨求」。

這世間上的人都是有所求的,有所求是每一個人的共通點、本性。

大隨求菩薩慈悲世間的眾生,為了顯化菩薩的慈悲隨求隨應,當祂給你感應以後,你能道心堅固,而且你能很尊敬,很虔敬地敬仰觀世音菩薩。才有這一尊「大隨求菩薩」。

大隨求菩薩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林口竹林山觀音寺十八手觀音】

「新北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本寺位於台北縣林口鄉菁湖村,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嘉慶辛酉年間(公元一八○一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到台灣來。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現在改為樹林口、菁埔、太平嶺、南勢埔、大湖、台北、新莊、泰山、樹林(西盛)、頂坡角、桃園、大竹、南崁、大園、坑子外、大南灣、小南灣、龜山、下湖、等二十坪位)輪流奉祀。

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地方士紳協議,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由黃永茂先生兄弟發起捐獻三甲多土地,於民國二十七年開始興建,二十八年完工,略具寺廟規模,經王金生先生取蘆竹鄉的「竹」字、林口鄉的「林」字、龜山鄉的「山」字,命寺名為「竹林山」寺,恭迎寶像入寺奉祀。

台灣光復第二年(三十五年),本寺信徒共議擴建計劃改建為本國式寺廟,公推黃永茂先生擔任董事長,王金生先生負責策劃,花費不少心血,三十七年公推熱心公益之吳 水先生擔任建設委員長,親自督工建造,竭盡心力,十分辛勞,民國三十八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時改寺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本寺雖然不是年代久遠的古剎,但建築仍然沿襲我國南方傳統風貌。巍峨壯麗,莊嚴肅穆,兩側鐘鼓樓巍然聳立,極為壯觀。寺裡的中庭,更是寬闊,可以容納千人同時參拜。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林口竹林山觀音寺十八手觀音

【台灣觀音道場桃園龜山壽山觀音寺】

「桃園龜山壽山觀音寺」

歷史沿革

壽山巖供奉之主神 觀世音菩薩,開山祖師奉請蒞台,至今民國109年,(西元二O二O)已二七八 年,長久以來菩薩屢顯神蹟,為廣大信眾降福消災,感應靈驗,靈威遠播,殊不勝載,是地方上人士精神指標,宗教信仰中心,信徒遍佈全省,是本縣最古老寺廟,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

壽山巖位於桃園縣北方,鄰接台北縣境界,台北,桃園間縱貫路旁,現址龜山鄉嶺頂村萬壽路2段6巷111號,係早期南北往來交通之關隘。因山形如龜,龜乃長壽之物,於山岩下建寺,由清朝乾隆皇帝賜名為「壽山巖」觀音寺。嶺頂舊名「龜崙嶺」,龜山舊名「龜崙口」本寺俗稱「嶺頂廟」。

創建緣起於【清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有一沙彌順寂(俗名鄧定國)乃粵東嘉縣人,自大陸浙江省定海縣南海普陀山恭請【觀世音菩薩正二媽本尊】,轉經潮州渡海來台,當時由滬尾港(現今淡水港)上岸,繞過觀音山麓坪頂南下,至現廟地古榕樹下時,日已銜山,乃在附近村民汪斗家寄居,翌日啟程就道,突覺腹痛難忍,只得重回古榕樹下偃臥,朦朧夢見觀音大士現身寮前,驚醒後腹動頓癒,逐悟大士欲在此安身,即商請村民張衍剛結一草房,安奉菩薩朝夕膜拜。不久前來朝拜者甚眾,遐邇咸聞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五股凌雲寺千手觀音】

「新北五股凌雲寺千手觀音」

清末時因盜匪佔據,兵亂之下遭焚毀,另於觀音山上凌雲寺後方建凌雲禪寺,現在所見的凌雲寺主殿直到1927年才重建,於1933年入廟安座,可謂見證歷史之古蹟寺廟。

凌雲寺和凌雲禪寺有個短距離(兩百多公尺)的登山步道可相通。

舊殿因後山塴塌,整建中,而現在新殿宏偉壯觀

凌雲禪寺主祀「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日據時期為台灣名勝八景之一,與基隆靈泉禪寺、苗栗法雲寺及高雄超峰寺並稱台灣佛教四大法脈

「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前還有很多小尊的觀世音菩薩像,法像莊嚴。

如果現場去觀音禪寺內的「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很壯觀,是東南亞最大的室內供佛。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五股凌雲寺千手觀音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五股凌雲寺千手觀音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金山法鼓山祈願觀音殿】

「新北金山法鼓山祈願觀音殿」

法鼓山,是台灣个佛教團體,來台灣佛教四大山頭裡向評價最優。 創辦人為聖嚴師父,對人類跟宗教有不可抹滅个影響力,也曾經代表中華民國來聯合國發表宗教大同个世界和平宣言。

法鼓山祖庭是東初老人創建个「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而且每年全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跟農禪寺个住持席位,除脫繼承東初老人个志向之外,更加讓深奧个佛法簡化為眾生全能夠理解、接受搭運用个觀念及其修行法門,接下來就展開弘法利生个大菩薩行儀。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个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就此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義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創辦人

聖嚴法師承東初老和尚个遺志,於1977年東初老人圓寂後接掌佛教弘化事務。1989年,聖嚴法師購地創辦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2006年9月2號,果東法師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住持,連牢擔任3屆。2018年9月2號,果暉法師要擔任第六任方丈。

開山

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動土典禮於1993年舉行。後首來為著進一步落實教育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其後隨著建設个展開,法鼓山也取法中國古道場,在大殿正下方增設一座地宮,於1996年舉行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儀式,擔三百多件台灣佛教典籍、文物保存進去,並註明在公元三千年个辰光再好開啟,此舉為台灣佛教文化傳承寫下歷史新頁。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二大樓三樓的祈願觀音殿,採三合院式建築,中庭是一方水池,是法鼓山別具特色的景觀。參訪者經步道、戶外大梯由正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靜水池塘,寓意觀音菩薩來自南海普陀山,透過水池,正坐大廳的祈願觀音,猶如靜坐水上,讓人有如置身清涼境地。

祈願觀音殿的由外而內,共有三方匾額:分別是聖嚴法師親自書寫的「觀世自在」、名書法家董陽孜墨寶「大悲心起」和黃篤生居士所題的「入流亡所」;三者都是根據大乘經典所介紹的觀音菩薩功德。觀音殿左邊,展出一幅「人間淨土」陶版畫,此為陶藝名家連寶猜的創作,作品以法鼓山為藍圖,呈現各種宗教、蟲魚鳥獸和平共處的淨土之境。

祈願觀音像

祈願觀音像採唐式風格,頭部微傾,垂目微笑,左手倒瀉淨瓶,右腳著地,坐於池中海島之上。彷彿來自海中,傾聽人們的聲音,前來接引眾生,並慈悲灑下甘露,消除熱腦。觀音像後壁的水濂設計,潺潺飛瀑,水池波光粼粼,讓參訪者猶如置身觀音慈悲的清涼境界,遠離煩惱。

祈願觀音這個名詞,是由聖嚴法師所命名。因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大菩薩,不分你我、有求必應,只要發願請觀音菩薩救濟,觀音菩薩一定會如願救濟眾生,因此取名為「祈願觀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參訪信眾的祈禱、發願,能讓社會多一份平安,讓世界少一些苦難。

畫作呈現出人群間的親善互動,自然環境與動、植物,相互依存,和樂共處的氛圍,說明了關懷、包容和尊重,能使衝突消弭。只要摒棄爭端,放下對立,和平相處,就是走向淨土的第一步。

「入流亡所」的意義

「入流亡所」一詞,出自《楞嚴經》卷六,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重要修行關鍵。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觀音菩薩向大眾介紹自己修行成道的禪修方法,「入流亡所」即是其自我修證的解脫境界。「入流」意指不住聲生心,放下環境對象與自我執著;「亡所」意指當客觀的環境和主觀的自我都消失不見,得悟空性智慧。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金山法鼓山祈願觀音殿過年間十分有味道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金山法鼓山祈願觀音殿前廣場過年間十分有味道

【新北福隆拱南宮普陀巖】

「新北福隆拱南宮普陀巖」

卯鯉山是福隆地區在風水上極佳之地,蜿蜒山路猶如一條巨龍盤據整座山,而最早設立的廟宇是拱南宮(仙公廟)-奉侍的主神為-呂洞賓,後因靈鷲山-無生道場祖師-釋上心下道法師,相中此地的環境,認為極適合駐錫修持,於是找到一個小山洞駐紮,經過多年的化緣及廣修善緣受到普羅大眾的認同,漸漸地打響知名度,因而募集到足以興建寺院的捐款,進而開始進行興建工程,並創設世界宗教博物館(館址位於中和)。 行進至山頂,四周視野遼闊,天氣晴朗時,面向西可鳥瞰鼻頭角、和美、澳底、龍門、福隆、卯澳及馬崗地區地形地貌,向東甚至可遠眺龜山島。

普陀岩,位於福隆路段,向靈鷲山道場的方向向上行走約7~8分鐘,可到達拱南宮,再從拱南宮旁邊的石階向上走約5~6分鐘,即可到達,祭祀的神明以南海觀世音菩薩為主,相傳於民國57年修建完成。

普陀岩位於福隆地區的山坡上,標高約370公尺,是一間規模不大的小寺廟,可俯視整個福隆海岸風景,視野遼闊。

拱南宮普陀巖視野遼闊

拱南宮普陀巖供奉觀世音菩薩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

「新北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

無生道場

圓滿聖潔的心靈道場-無生道場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靈山聖水將塵世庸擾洗滌乾淨,佇立在靈鷲山山巔,心道法師眼中看到的不是汪洋大海,而是胸懷慈悲想要度化眾生。

一九八四年法師在靈鷲山創建「無生道場」,開山和尚心道法師覓地苦行至此,見山勢酷似印度佛陀弘揚大乘佛法的靈鷲山,故而將道場取名為「無生道場」,命名的背後寓意著法師無限的悲心大願。「無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每個人的靈性、佛性,也就是沒有生死的意思;無生的地方就叫做「涅槃」,是我們開悟的地方,我們的心本來無生。假如能夠體證到緣起即是性空,那麼就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的痛苦,證明「無生無死」的覺明,也就是佛陀本身所講的:「真正圓滿覺悟的最大智慧」。

「道場」泛指佛教修行弘法的所在:是菩薩住的地方,是出家法師住的地方,是每個佛弟子歸溯的地方,亦是行菩薩道成佛之處,更渴望眾生能一起安住於無生,眾生皆能清涼自在,眾苦解除,超越了精神及物質層面,達到心靈世界的圓滿聖潔。

道場傳承禪風,致力弘揚佛法三乘合一、圓融無礙的華嚴精神。為因應新世紀需求、達成「愛與和平」的地球家願景,心道法師帶領僧俗弟子,以華嚴「一即一切」的精神,創立「世界宗教博物館」,促進宗教互動學習與交流,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的願景。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觀音像

台灣觀音道場新北福隆靈鷲山無生道場佛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TW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