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东海岸道今昔(二)】

【东海岸八大观光圈】

【东海岸缤纷的族群】

东海岸八大观光圈成功人事,详见如下post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 =706052971310978&id=100057188450585&mibextid=Nif5oz

花东海岸道今昔(二)

花莲溪出海口海岸山脉起点 (上图)

台湾东部花莲台东又称做原乡,

分享台十一线东海岸历史的演进造成多元多族群的结果。

东海岸不只阿美族,深入了解才知精彩。

花东海岸道今昔(二)

比西里海岸 (上图)

东海岸不只地景秀丽,人文族群也十分精彩!

东海岸又分布着多族群,

因在东海岸狭小的河阶地,是聚落及农耕聚集的地方,

地形海岸山脉只有都兰、长滨、成功起伏较大,面积较广,孕育着陆续进入东海岸各族群因而成为较大聚落!

花东海岸道今昔(二)

二百多年来,许多族群陆续涌向东海岸,在狭长的山海之间寻觅新的生活天地,也孕育出许多有意义且值得纪念的人、事、物及精彩的历史故事。

奇美部落 (上图)

东海岸经过千万年岁月的变迁,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历史故事书,在这块土地上可以看到为生存奋斗不懈的阿美族人、躲避汉人侵略撤离西部家园而来的西拉雅族人、被清朝政府发配迁离的撒奇莱雅人、由北而南移动的噶玛兰族人、被安置的大陈义胞、老荣民、以及跟随猎物不经意闯入的布农族人、

为开垦、经商而迁移至东海岸的闽南人、客家人、及开创东海岸渔业新纪元的日本渔民,更有源自瑞士天主教白冷会神父、修女等不同族群的故事。

奇美部落 (上图)

金刚大道

1.阿美族:

1877~1878大港口事件,清军诱杀大港口一带阿美族约160名青年,引起阿美族南迁避祸,陆续建立了十几个阿美部落。

阿美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夏季有著名的丰年季为代表,传统社会以母系社会为主,部落组织则是男性权利。

有严密的年龄阶层组织,阿美族很早就开始农耕种稻,农田多由妇女担任,捕鱼打猎则是男性专长。丰年祭中华丽礼服、腾编、陶器是阿美族文化的具体展现。

2.撒奇莱雅族、噶玛兰:

撒奇莱雅原本分布在花莲,1878年加礼苑事件避祸而盾入阿美族世界,和阿美族生活,学习阿美族语言,直到2004年正名运动,才以本来面目呈现世人眼前,成为台湾第13个原住民族。

1878年奇莱平原爆发加礼苑事件,自宜兰移居奇莱加礼苑社噶玛兰族和当地巾老耶社撒奇莱雅族,共同抗清受挫后,迁移海岸山脉之东,其中噶玛兰居住于丰滨新社部落,撒奇莱雅族则分布在寿丰水琏及丰滨矶崎。

撒奇莱雅人数最多的地方是水琏和矶崎,其中矶崎最完整保持撒奇莱雅最本色的部落,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海间生活,保留着文化、语言及族群命脉。

水琏部落 (上图)

水琏海岸 (上图)

新社有大量的噶玛兰族,

座落在花莲县丰滨乡,以噶玛兰族为主要族群的新社部落,夹于太平洋与海岸山脉之间,面积广泛的梯田在收获期是一片金黄色的美景,半岛梯田上的各种装置艺术呈现了噶玛兰族的工艺技术及美学,也是东海岸的知名景点。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祭仪、工艺技术在族人们的努力下传承至今。

高山部落 (上图)

3.闵、客及各地移民:

1895年后,日本政府来到东台湾,殖产兴利、种植樟脑、垦山拓荒、开港兴渔、于是客家人、闽南人、日本渔民、恒春、绿岛渔民也进入东海岸,

4.布农族:

18世纪世居南投的布农族开始大量迁徙,一是往花莲卓溪、万荣,再自花莲移自台东海端延平,

布农是传统仪式最多的族群,由于对于小米收获的重视,因而发展出一系列繁复而长时间的仪式,如除草、收获、入仓、射耳祭。

1947年来自中央山脉的布农族,也随着山猪的脚步来到东海岸。八部合音也来到了海岸山脉的高山部落及长滨南溪部落。

高山部落 (上图)

5.白冷会会士:

自1953年白冷会传教士驻进进阿美族部落,白色天主堂一间一间的进入碧海蓝天东海岸。

6.大陈岛民:

1955年大陈岛居民随军队撤至东台湾,400余民特殊闽南腔的外省人,被安置在富岗补渔,富冈新村成为东海岸著名的义胞村。

7.荣民:1965年起,退辅会安置开垦土地的荣民,有泰来农场、东河农场,都在此获得安身立命的地方。

金刚大道 (上图)

二百多年来,东海岸不只有阿美族,还有许多族群陆续涌向东海岸,在狭长的山海之间寻觅新的生活天地,也孕育出许多有意义且值得纪念的人、事、物及精彩的历史故事。

长滨海岸 (上图)

东海岸不只地景秀丽,人文族群也十分精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TW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