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宜蘭支線武陵梨山段】
【雪山武陵道今昔二】
中橫宜蘭支線武陵梨山段壯闊山景!

學生時代前往武陵農場,要自梨山搭乘公路局前往武陵農場,印象中山路迂迴,但是所見均是大山群山環抱,不時雲霧飄渺,不時又要與載著水果大卡車會車。
數年未至,這段武陵梨山段總是近鄉情却。

武陵到梨山台7甲接台8中橫主線
沿著濁水溪上游緩緩而行;
經環山、松茂部落至梨山,望去盡是果園,也有百岳登山步道的入口。

在台中和平區梨山里,梨山里由多種族群所混居而成的聚落,包括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榮民、軍眷等,其中以和平區的梨山里、平等里,合稱「大梨山地區」,是由梨山、松茂、佳陽、環山等四部落所構成生活圈。


梨山部落
梨山是從西部到東部的重要轉運站,也是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最早、最熱鬧的風景區。
原居住在大甲溪左岸的台地上,
民國十四年移居梨山加油站稍西下方的坡地,不過光復後政府興建中橫公路,經過社址上方,路基下陷,族人認為不能久留,於民國五十二年分批散居梨山各處。
松茂部落
與梨山、佳陽、松茂部落合稱斯拉茂(Slamaw)。
泰雅族起源—均來自賓斯布幹(今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對面山處)。
祖先Klamang(戈喇,曼嗯)從分散之地Pins’gayan (賓斯,嘎雅嗯)帶著他的子孫先遷移到Lamang部落(今合歡溪中游右上方溪邊)、再遷移Cinqlangan部落(今南湖溪下游左方溪邊)、Sirasic部落(今武陵農場)、Soruw(今大雪山13、14林班)、T’waqa(今大甲1516林班)Sinat部落(今台七甲線十三公里後方)Qalan yatux部落(今松茂產業道路中下方),歷經約十次遷徙後,終於在1962年,經部落長老又商議、一致決議,為了交通便利,遷移至靠近公路的地方,今日所居住的方–Tabuk【松茂】。
佳陽部落
境內的「佳陽沖積扇」為冰河時期的產物,在地質上有重要意義。
佳陽部落舊稱為卡搖(kayo)。日據時代,梨山的泰雅族人是反抗日本最頑強的一個部落,但後來日本人採取以蕃制蕃的方法,鼓動南投的原住民來攻擊梨山的泰雅族人,因而造成原本的大部落因逃難被迫分成好幾個小部落。日本人後來邀集了泰雅的勇士們到佳陽沖積扇去商談議和,卻在酒宴後集體殺害泰雅族人,以企圖趁機收服梨山,但卻未收成效,反而讓泰雅族人更無法原諒日人的欺騙行為,經過了長久的反抗和掙扎,為了顧全部落安全,泰雅族人才於大正15年(民國15年)成為最後一個歸化的原住民部落。
從屠殺事件發生後,佳陽沖積扇就成了泰雅族人口中的惡魔島。
環山部落
環山日治時代又稱「新社」,泰雅語則唸為「Sqoyaw」。在眾山守護中,成為脫俗的山谷部落,彷彿捧在手掌心上的明珠,為了讓大家能夠記住泰雅語的地名,當地人特別以Sqoyaw的發音幫環山部落取了一個美麗的新名字「詩歌謠」。
泰雅族獵人步道則需經由環山吊橋(司界蘭溪吊橋,此為舊雪山登山口,自此上雪山為12.5公里),為雪山及志佳陽山 (志佳陽大山)登山步道起點,也是環山部落的護魚區,護魚步道由環山國小後方開始至環山吊橋為止,步道長約2公里,沿途可飽覽高山河谷的自然生態。


此域是雪霸、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邊陲;
公路望去、武陵四秀、雪山、佳陽山、大劍山……
享受群山環抱的暢快!開心如此接近望見中高海拔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