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界展望會】
【方舟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花蓮門諾醫院】
【台東基督教醫院】
【孩子的書屋】
【南迴基金會】
【黃庭禪小樹苗內心成長營】
 
感恩格西老師吳老師,
生命中的一切皆來自於給予。
Everything in your life comes from giving.

一切來自於給予,皆源自於自己給予的善意的起心動念。
透過分享與奉獻,我們才能擁有更多。
给予善意的行為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命,成人成己。

「慈」的上半部是「兹」這個字,通「茲」,草木茂盛的樣子,在古時候代表水草豐盛,是「利益眾生」之狀,而存在「利益眾生」之「心」就是「兹+心=慈」。

「悲」的上半部是「非」這個字,是非的非,但是此處不作「是非」講,而是取其形,通「扉」這個字,就是悲傷到了極點的「痛入心扉」之狀,何也?因為「悲天憫人」,看到別人的痛苦與不幸,感到悲痛異常。

慈悲心,也就是具備「利益眾生」及「悲天憫人」的心!

抱持慈悲心,放下一切貪、瞋、痴、慢、疑,專注去做自己喜愛的事物,每天都充滿感動、祝福、學習、付出,這些都是「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就是《易經》的上上卦「謙卦」了。

【台灣世界展望會】

認識世界展望會

世界展望會是一個援助、發展和倡議的全球性基督教組織,在六大洲、近100個國家共有3萬4,000多名工作夥伴,以夥伴關係合力服務最弱勢兒童及家庭脫離貧窮與危難,陪伴他們經歷生命的喜樂與豐盛。

以嚴謹事工方法與逾70年經驗,與社區、捐款人、合作夥伴及政府單位建立夥伴關係,服務所有背景的兒童,為身處最脆弱環境的孩子與家庭創造機會,促進兒童福祉、發展賦權社區,並致力改善對受壓迫者不公義制度,培力人類永續發展的未來。

走進貧困脆弱的角落,世界展望會陪伴家庭與兒童脫貧、發展社區,無論其種族、性別、信仰,我們一視同仁。因為我們相信,每一個最弱勢兒童,都值得擁有發展美好未來的機會。

關於台灣世界展望會

1964年台灣世界展望會成立,在台灣資源最匱乏的七○、八○年代,透過匯集海外人士的愛心捐助,展望會深入偏遠山區、離島,關懷育幼院、兒童之家、痲瘋病院、從事山地醫療等工作,服務「貧窮當中的最貧窮」。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台灣世界展望會也在接受國外愛心幫助20年後,於1985年由台灣資助人、捐款人接手照顧國內孩子的需要。

1991年,台灣愛心開始資助國外貧困兒童,以實際行動將過去長期獲得的愛心支持,接力傳遞到世界上其他有需要的角落。從接受國外愛心幫助,轉型至援助國外需要,台灣世界展望會在台灣深耕60年,目前於全台設有4個辦事處、55個服務據點、11個政府合作案服務中心、3個學生中心、3個部落廚房、13個數位學習教室、21個青少年發展中心,範圍遍及都會區、濱海地區、山區及離島,是國內紮根最深、服務最廣的兒童關顧機構。

目前,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全台各地約600名社工員的專業服務及深厚經驗,投入教育及營養支持、家庭發展暨社區培力、兒少保護、災害救助與家庭援助等事工,每年陪伴約4萬5,000名弱勢兒少與其家庭走過困頓,和他們一起遇見改變的希望。

而在資助人、捐款人投入愛心下,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國外兒童資助計畫,和各國展望會合作進行中長期區域發展計畫,每年攜手逾200萬名貧困兒童及居民,共同經歷轉型性發展、邁向豐盛自立;同時藉由「飢餓三十人道救援基金」馳援天災、戰火、糧荒等人道緊急救援方案,一年幫助約1,500萬人度過生命中的難關。

【方舟協會】

社團法人方舟協會自2014年由溫效瑾 Winny (現任創會理事長)發起以來,一直致力於公益服務,為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帶來愛與關懷。從早期的淨山活動和三地門老人長期照護中心的服務,到持續超過八年的八里安養院服務,我們不斷地透過舞台劇表演、遊戲服務、出遊遊覽等方式,陪伴並關懷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積極參與青年志工教育,致力於推動青年生命教育,讓每一位青年都能獲得全面的成長。

進一步的,我們在2015年開始伸出援手幫助弱勢家庭,如五股的單親媽媽、樹林需要醫藥費用的家庭。同時,我們也懷抱全球的關懷,投入許多心力於國際志工服務與教育,例如在青海曩謙和柬埔寨設立學校,並舉辦國際青志工團,讓台灣的年輕人能夠參與當地的事務,進一步理解並關懷全球的需要。

方舟協會於2017年正式成立,現在我們的主要服務項目包含青年志工生命教育、弱勢家庭支持、獨居老人陪伴、無家者更生及供餐,以及共同創辦西藏希望小學、贊助偏鄉孩童物資及國際辦學。我們每周都有志工教育課程,並積極在疫情期間提供志工支持,我們致力於情緒管理、職涯規劃、技能教育、家庭教育、自我覺察及探索等多元發展。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台灣的青年全面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在我們的陪伴下茁壯成長,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與希望。

【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的宗旨

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荒野的任務

保存臺灣天然物種

讓野地能自然演替

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

提供大眾自然生態教育的環境與機會

協助政府保育水土、維護自然資源

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我們相信花東代表台灣美好的生活價值。透過示範性的探路,希望在大量開發和商業組織進入前,讓更多人瞭解花東土地和文化保存價值。

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我們協助花東復原工作,由培訓從業人員、點亮觀光潛力據點,爾後於旁助跑,陪伴具潛質的產業與人才成長、找到發展方向。我們持續接引關鍵影響力人士到花東,喚起大眾珍惜花東價值;搭建原住民跨族群交流平台並促進和其他國家原住民學習、交流,共同為自己的土地打造永續的未來。

我們走在花東的第一線,蹲下來傾聽,了解需求,串連資源。我們相信,是「信任」讓眾人的愛心與能量得以匯聚,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公益平台」,一個沒有名字的基金會,是大家共同使用的平台。我們致力於整合企業與民間資源,擴大綜效;透過志同道合的夥伴,讓好事開枝散葉。

【花蓮門諾醫院】

縮影

1948年一支由6、7位外籍醫護人員、傳道人和翻譯員組成的「門諾巡迴醫療隊」首次出現在台灣東部的各原住民部落,以一輛改裝的美國軍用卡車,載運美援醫藥品與罐頭、牛奶等補給品,進入偏遠地區行醫。1954年35床的基督教門諾會醫院設立,醫療範圍擴及一般平地人。早年開支上的需要多是從美國的教會、捐款者匯集而來,但隨台灣經濟日益興旺,美援供應也隨之停止。1990年前後因重大的擴建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擴建捐款。這段期間,有幾項歷史性的轉變:

一、升格為總床數超過500床的區域教學醫院。

二、本土化轉型成功;僅管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陸續退休或離開台灣,新一代門諾人依然堅守傳統精神。

三、興起了「新移民潮」,繼許多北美台灣籍醫師返國來到門諾醫院服務之後,許多歐美醫學人才亦受感召回國服務。

2001 年後陸續開辦護理之家及產後護理之家,2010 年壽豐分院落成啟用,隨後開辦精神護理之家,2014 年壽豐護理之家落成啟用,為長期照護資深公民的全人關懷標竿醫院又更跨進一步。2018 年7 月於壽豐分院正式成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 單位)』,擴展服務範圍包括:失智照護、失能者臨拖、身障者巡迴接送,擴大居家照護,落實以人為中心社區整合式的照護服務。我們擬在花蓮縣吉安鄉南濱路海濱段586 號約232 坪的建地,興建『長照整合服務及人才培育中心』大樓,另同地段地號584 約 310 坪建地,將既有之破舊建物整修,建置成為失智團體家屋,為失智個案提供社區式的服務,於2022年舉行長照整合服務中心「年華大樓」及失智家屋「湧愛大樓」奠基開工典禮,我們將積極努力落實階段性的擴建計劃案:興建健康管理中心大樓計劃,也已於2022年舉行健康管理中心大樓開工動土典禮,以抒解美崙總院使用空間擁擠的困境,與興建老人安養之家工程計劃,本著誠信原則,完成捐款者期待已久的工程計畫,逐步完成壽豐老人照顧社區整體計劃,提供身心靈層面的照顧。

 

【台東基督教醫院】

一九六九年二月,上帝的醫院蓋在人間,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宣教士們憑著一股傳教救世的熱情,以行動醫院的理念,上山下海,踏遍台東每一個村落,視病猶親,救治無數。譚維義院長曾說「信仰並非用來解釋人生,而是用來承載人生」,陸續獲頒「醫療奉獻獎」的六位得主──譚維義、蘇輔道、耿喜音、龍樂德、德樂詩、安芳蓮──猶如一粒粒麥子落在土裡,陸陸續續結出許多子粒來,為今日東基傳承下奉獻的「麥子精神」。

一九九六年,上帝在人間的醫院面臨現實的試煉。隨著時代的改變,東基在台東所擔任的醫療任務,因當地醫療水準的提昇以及宣教士純理念不問收益的慘澹經營,逐漸面臨轉型陣痛;再加上當年創立東基的宣教士們因年紀老邁而退休,或教會另有派任,紛紛離台。東基出現了無以為繼的經營危機。

期間,花蓮門諾醫院、高雄長庚醫院適時伸出援手,再加上歷屆及全體同工的共同努力,東基逐步完成轉型,延續著行動醫院的特質,為台東人的健康把關。

 

【孩子的書屋】

台東,由於長期資源匱乏,

台東青壯年必須離鄉赴西部都會工作。

被壓成社會底層一顆顆小黑點的他們

在都會生下孩子,不得不送返老家隔代教養;

許多台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家庭結構不完整之下,

被家庭、學校所忽略,遂自我放逐。

1999年,

重返台東故鄉的陳俊朗

開始陪伴起部分這樣的孩子,

並逐漸聚集了信念相同的夥伴,

在台東各個社區成立孩子的書屋,

開始踏上陪伴之路….

書屋走過從前..

1999年,書屋創辦人陳俊朗自台北返鄉,開始以音樂、課業輔導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以及多位沒有晚飯吃、流浪社區間的孩子。

2007年,成立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為了登記立案,把孩子取的「孩子的書屋」名稱,寫在看板,並且用鐵絲綁在電線桿上,書屋型態終於有了雛形。

2008年,教育主管單位推出學校、社區、家庭聯合攜手照顧孩子的課輔,展開針對國中生的「攜手計畫」以及國小生的「月光天使」的計劃,書屋也是受委託的單位之一。

2009年,南王書屋與建和書屋連結;成立美和書屋、溫泉書屋。

2012年,踏出農業產業第一步,開始種百香果。

2013年,成立小高班,試圖解決國小六年級以下的問題,把國小五、六年級生全部集中在溫泉書屋;成立多元書屋,為國中生設置了國英數專科班,並針對所有國、高中生設置了充滿實驗性的閱讀專科班。

2013年,百香果首度收成。

2014年,開始實踐自力建屋。開始養雞。

2015年,青林書屋竣工。成立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

2016年,成立利嘉書屋,成立基金會附設擊壤歌。

【南迴基金會】

2002年的達仁鄉人口數為4,141人,多為老年人及幼童;雖然繳著相同的健保費,卻無法享有相等的醫療資源。面對資源匱乏的愁城,眼見這裡的人,小病等著自然好,大病得看路長還是命長的事實;任職達仁鄉衛生所主任的徐超斌醫師既憤慨又焦急,於是他加開夜間與假日門診,推動24小時急診服務(2006年於大武急救站成立),另一方面將簡陋的衛生所爭取改建為醫療大樓(2009年啟用)。

然而人稱「超人醫生」的他,在2006年9月18日凌晨,39歲的他,因積勞成疾中風倒下,切身體會病疾者的苦痛和求醫的需要。回歸工作崗位後,2011年起倡議興建南迴醫院,設立南迴基金會與醫院籌備處,希望能建構出南迴線的醫療守護網絡,作為人們安心返鄉的燈塔。

基金會宗旨

為建立符合在地需求的醫療機構、提供南迴線及臨近區域等居民具空間及文化可近性的醫療服務以及全人關懷的健康照護。

以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及公益事業為目的,包含支援南迴線及臨近區域等急性後醫療照護,協助各村落之巡迴醫療、辦理長期照顧服務、疾病預防篩檢及健康促進業務。關懷南迴線及鄰近區域等在地居民(老人、身心障礙者、弱勢族群)急難救助等相關照護事項。

以醫療人文精神為核心的願景工程,涵蓋辦理醫療及健康照護人員的教育培力;投入醫療、人文、社會照護等相關研究;推廣健康促進之飲食等相關活動;結合在地醫療照護及人文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創造出永續性的地區發展。

 

【黃庭禪小樹苗內心成長營】

關於小樹苗

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兩天一夜的團體生活裡,每個活動看起來像是在玩樂,但其實過程中教給孩子的,就是跟群體和個人相處的時候能夠有一種健康、和平、安寧快樂的感覺,訓練孩子在面對逆境、不如己意時,不被自己情緒困擾的能力,培養孩子在群體裡不用把所有的利益全放在自己身上,一種對人可以很友善、能夠尊敬長者、兄友弟恭、相互扶持、互惠共贏的態度。」

創辦人將中華文化裡的內聖外王,精簡淬鍊為「恭敬、感恩、大小先後、心中有他人、改過」五顆心 透過活動給孩子一個可以從小落實在生活上的原則,讓他們回到了家庭及學校,藉由生活中每一個教育的「時機」培養孩子自處的能力、與人共處的能力以及對天下國家社會民胞物與的胸懷。

教育是百年大計,而「恭敬、感恩、大小先後、心中有他人、改過」五顆心是教育的DNA,亦是十二年國民教育中所謂的「核心素養」,經家庭,學校、生活的培育進而改造社會國家、優化民族的「核心素養」,這才是做教育的意義及真正

【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大會】

 
緣起
臺灣佛教界最大盛事莫過於國際供佛齋僧大會。每逢農曆七月份,全國各地舉行此一活動,海內、外十方僧眾雲集,接受應供,盛況空前。 尤其大臺北地區歷年來在林口體育館舉辦國際供佛齋僧大會,更是佛教史上盛會,每年動員志工菩薩上萬人次,誠屬世紀工程,廣受各界及教內好評,已蔚為國際矚目焦點。
 
供佛齋僧盛事是臺灣佛教徒多年努力的成果,如何能永續弘揚,期使大會內容更臻周詳圓滿,乃全體佛弟子共同的心願。因為歷年來大會籌備單位均係臨時性組織, 無論人力、財力均無法按常軌運作,尤其年度交接事宜,涉及結餘財務等各項繁雜事物,該如何正確辦理交接手續,均無明定規約,故極需建立制度化的運作規則。
因此廣大志工菩薩們發起聯名簽署, 擬設置常態性組織,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編制、財務經營、工作計畫、理監事遴選、議事章程等擘劃永續經營規則。由於大家的羣策羣力,「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終於在眾人殷切期盼下誕生 ,內政部於九十二年十一月二日以台內社字第〇九三〇〇七一六一四號函准立案。志工菩薩們獲知訊息,無不欣喜萬分,供佛齋僧勝德大業現起一道曙光。
 
佛陀於《佛說盂蘭盆經》教示:供佛齋僧可超拔現在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難,生人天中, 福樂無極。當然這一活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廣植福田,續佛慧命,以象徵佛之福慧兩足尊,使令正法久住。鼓勵居士們供養三寶,親近聽聞正法,如理思維,如法修行,此乃最勝義無上之供養。 因此功德會的成立,讓參與的志工菩薩們,都能蕩滌塵垢,法雨均霑,得到圓滿自他之佛法義利。
 
本會取名「中華」者,乃取漢傳佛教弘揚大乘法門,以財、法二供養,上禮敬莊嚴三寶,下累積福慧資糧之不共旨趣。名「國際」者,乃取世尊超越種姓、膚色、地域之界限, 而提倡「入佛無族別」、「成聖無國界」之平等精神。是以秉持漢傳大乘菩薩法門旨趣,紹隆世尊四海一味平等精神,率行上嚴三寶,下積資糧之財、法二供養, 即是本會為令正法久住而正其名之緣由與宗旨。
 
成立「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是一個聖潔使命!為打造新的里程碑,功德會竭誠邀請您加入行列,布施您的時間與智慧,大家胼手胝足,齊心協力,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樹立良好制度與典範以報三寶恩。值此千載、殊勝因緣,有幸恭逢海會盛事,但祈大家齊心共乘,一切義利圓滿吉祥!
 
供養僧眾是累積福德資糧最好的因緣~
🌈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唐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師問天神:「人間作何功德最大?」天神回答:「齋僧功德最大!」
 
 🌈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