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八大觀光圈成功人事】

【成廣澳景觀、成廣澳天后宮、成廣澳漁港】

東岸八大觀光圈成功人事,詳見以下貼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 =706052971310978&id=100057188​​450585&mibextid=Nif5oz

早期開車自長濱南下成功,當過石雨傘時,心中就知離成功鎮不遠了!

其實會經過成廣澳地景、成廣澳天后宮、成廣澳漁港但卻未曾駐足;

或許大多數人前往成功鎮,為了吃海鮮吧,直到了解這三處的歷史,發現要進入台東成功鎮前,應當要在這兒停留才是,成廣澳地景公園、與小港漁港、小港天后宮連成一氣且離成功花海及成功農會很近喔!

花東海岸的「成廣澳」有如東北角的「卯澳」!

「成廣澳文化景觀」公園,是東海岸的漢人拓墾開發歷史留下見證,應是漢人最早開發東海岸的地方!

東部海岸公路107.5k,名為「成廣澳文化景觀」公園,原為「廣恆發商號」遺址,曾是台灣東部第一家商號。

建築樣式為「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以及磚拱騎樓式的「亭仔腳」,均以石材建造,氣派大方,由此可想見當時溫家所擁有的雄厚財力。  

民國85年進行拓寬工程,北側牌樓遭到破壞,僅遺留巴洛克建築的商行立面及亭仔腳仍清晰可辨。

感恩「成廣澳文化景觀」的設置,為東岸的漢人拓墾開發史留下見證。

成廣澳又稱小港,它是天然的深水港灣,很早就有戎克船的停泊。相傳明末時代,便有漢人來此經商,因有港澳地區的漢人稱此港灣「澳仔」,加上形狀與螃蟹左右鉗子相似,圍抱海灣,因而又名「蟳廣澳」,遠方可見三仙台。  

成廣澳為清代時期漢人在東岸重要據點。屏東內埔的客家人溫泰坤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來到了成廣澳,他創建了東海岸第一家商號“廣恆發商號”,成為當時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鋪,販賣米、鹽等日常生活用品,並且利用港口之便,直接從西部把物資運到後山。  

溫泰坤先生、當時成為新港首富,當代的地理環境,

真的很像東北角的卯澳,都是從港口地利發跡,成為東北角的首富吳家。

【成廣澳漁港】

因優良的港灣地形,因此該地甚早即有船舶停靠以及文化交流。

此地又名小港漁港,這兒最特別的是可以望見三仙台。

該地最早稱為「蟳廣澳」,其名由來為小港漁港尚未興建時,該地為一座橢圓形珊瑚礁的天然港灣形狀如像螃蟹的左右兩支鉗子相接圍成的海灣而得名。

明朝末年時期,蟳廣澳灘地便有漢人來此經商。漢族帶來了各種民生物資,使得當地的原住民族與漢人的文化交流甚早,進而改變了當地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清朝時期,清兵曾駐在此地。並且,駐在此地的清兵都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廣東地區而將「蟳廣澳」改稱為「成廣澳」。

台灣自馬關條約後割讓給日本,1937年(昭和12年)駐紮於此地的日本人將「成廣澳」改名為「小湊」。

民國34年,原日本人所稱的「小湊」再改稱為「小港」,並以此名稱沿用至今。

【成廣澳天后宮】

【最早進駐後山的媽祖廟】

成廣澳天后宮的明堂,就是美麗的海港成廣澳漁港!

成廣澳天后宮坐落在成功鎮的小港地區,又稱「小港天后宮」。創立於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是台灣後山最早的一座天后宮,也是全台東歷史最久的媽祖廟,具有相當的歷史 …

成廣澳天后宮是最早進駐後山的媽祖廟,建於清同治時期,成廣澳為東部海岸最大的天然港澳,福建籍劉進來由鹿港派到東部後山,臨行請鹿港天后宮的「媽祖」隨行護身,沿著八通關古道由埔里到玉裡,出安通再越過海岸山脈。

【成功鎮的情懷點】

前往成功鎮市區,定會經過成廣澳景觀、成廣澳天后宮、成廣澳漁港、

然後經過美山,就到成功鎮了;

成廣澳景觀、成廣澳天后宮、成廣澳漁港這三個成功鎮早期的歷史印記,不容錯過喔。

尤其是成廣澳漁港更是另人驚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zh_CNChinese (China)